车贷市场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车贷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将深入剖析车贷市场份额的变迁,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一、车贷市场份额的变迁
1. 初期发展:2010年前,我国车贷市场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主要由传统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占据。这一阶段,车贷产品较为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贷款额度相对较低。
2. 激增阶段:2010年至2015年,我国车贷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开始多元化。一方面,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机构等新兴金融机构纷纷进入车贷市场,推出多样化的车贷产品;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如京东、蚂蚁金服等也开始布局车贷市场,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降低车贷门槛。
3. 竞争加剧:2015年至2018年,车贷市场进入竞争加剧阶段。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车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在这一阶段,车贷利率不断降低,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也更加灵活。
4. 规范发展:2018年至今,车贷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对车贷市场进行整顿,规范行业秩序。在此背景下,车贷市场份额逐渐向合规、优质机构集中。
二、车贷市场份额的未来趋势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车贷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车贷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2. 市场份额竞争更加激烈: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车贷市场份额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金融机构需不断提车贷市场份额升自身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 科技赋能车贷市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为车贷市场带来颠车贷市场份额覆性变革。金融机构可通过科技手段降低车贷门槛、提高审批效率、优化风险管理等,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随着行业整顿和规范,车贷市场格局将逐步优化。合规、优质金融机构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而违规、风险较高的机构将逐渐退出市场。
5. 产品创新持续涌现: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车贷产品创新将持续涌现。金融机构将推出更多针对特定人群、场景的车贷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车贷市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市场份额的变迁与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车贷市场份额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金融机构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抓住市场机遇,推动车贷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助力车贷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体市场: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汽车金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美国汽车厂商为促进汽车销售,通过消耗自身资金流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服务,开启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序幕。此后,汽车金融在全球各国遍地开花,并成为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链利润最高的一环,所占比重达到24%。
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起步较晚,直到1993年才出现分期付款购车的概念;到1998年央行出台政策鼓励汽车消费贷款,汽车金融市场迎来爆发;2003-2004年,金融机构车贷坏账增多,车贷险赔付率走高,汽车金融市场陷入阶段性低谷;2004年后,银监会出台《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得以规范,汽车金融市场步入稳定发展期。
从诞生到爆发式增长,再到阶段性低谷,最后到稳步发展,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已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消费升级、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汽车金融需求再次迎来快速释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2017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务贷款余额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9%。截至2017年末,汽车金融业务贷款余额已达到6688亿元,同比增长28.39%;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18年贷款余额将增至7691亿元。
具体细分来看,汽车金融业务贷款可分为零售贷款、经销商库存融资、融资租赁三类。目前,零售贷款占据主导地位,以分期付款为主,2017年零售贷款余额达5603亿元;经销商库存融资其次,融资余额约为1025亿元;相比之下,融资租赁模式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融资租赁余额仅有60亿元。
总体来说,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有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汽车金融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仅有30%,而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汽车金融渗透率均已达60%以上,这表明中国汽车金融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细分市场:渗透率将稳步提升
一、新车汽车金融市场
2008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稳步增长,到2017年已达到2888万辆。尽管进入2018年汽车消费市场陷入低迷,但累计销量仍高位运行。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国汽车累计销量达2542万辆,同比下滑1.65%;预计全年销量或在2800万辆左右。
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为汽车金融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从五年前的13%提升至2017年的39%。随着汽车消费信贷普及、信用体系逐步完善,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预计到2022年超过50%。
在新车汽车金融市场中,贷款是主流方式,融资租赁较少。2017年,贷款渗透率达35%,回租、直租渗透率分别为3%、1%;预计到2022年,贷款渗透率将提升至41%,回租、直租提升至7%、3%。
新车汽车金融市场前景可期,一方面是中国汽车消费仍有一定增长空间,2017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有140辆,不及美国的六分之一、德国的四分之一。随着汽车消费市场成熟,有利于汽车金融的进一步普及。
另一方面,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崛起,对超前消费接受度更高,以金融产品购买更好的品质和配置的汽车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加上中国消费者更青睐购买新车,这无疑将推动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快速提升。
二、二手车汽车金融市场
近年来,国内二手车市场政策和经济环境逐渐成熟,以及二手车互联网平台的兴起,二手车市场迎来迅猛发展。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17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到1240万辆,同比增长19.35%;2018年1-10月份,全国累计交易二手车1133万辆,同比增长13.02%,并未受到新车市场低迷的影响,仍保持较快增长。
二手车市场的快速膨胀,为二手车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引擎。2017年,中国二手车汽车金融市场渗透率已达到28%。随着取消限迁政策利好发酵、二手车消费接受度提升等因素影响下,二手车汽车金融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将达到37%。
与新车汽车金融市场类似,二手车汽车金融市场结构同样以贷款为主,2017年贷款渗透率达18%。但融资租赁发展要好于新车市场,回租渗透率已达到10%,预计到2022年,回租渗透率将提升至18%,与贷款相当。
车贷主要由多家银行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
车贷是一种常见的消费贷款,多家银行都提供此项服务。以下是关于车贷与银行的详细解释:
1. 国有大行与车贷: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均提供车贷服务。这些银行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能够覆盖较大的客户群体,提供多样化的车贷产品。
2. 商业银行与车贷:除了国有大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也在车贷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这些银行通常具有较为灵活的服务和产品设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车贷服务。
3. 车贷产品类型:银行提供的车贷产品多种多样,包括新车贷款、二手车贷款等。不同类型的车贷产品,其贷款条件、利率、期限等也会有所不同。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车贷产品。
4. 申请流程:申请车贷时,消费者通常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收入证明、车辆购买合同等相关材料。银行会根据这些材料评估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决定是否批准贷款申请。
总之,多家银行都提供车贷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银行和产品。在申请车贷时,建议消费者详细了解各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比较不同产品的优缺点,做出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车贷那么好过?
车贷之所以容易通过审批,是因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贷款门槛相对较低。相较于其他贷款类型,车贷的审批条件相对宽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申请人的信用评估、收入状况等方面要求较为灵活。只要申请人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和信用基础,往往就能够获得批准。
二、车辆作为抵押物降低了风险。车贷属于有抵押贷款的范畴,借款人将购买的车辆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这样一来,贷款机构在审批过程中,有了车辆作为担保,对于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会有一定程度的保障,从而增加了贷款审批通过的可能性。
三、市场竞争促进贷款条件优化。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会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从而提高了车贷的通过率。
四、贷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化。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贷款,车贷的审批流程相对简化,减少了繁琐的手续和时间成本。这也使得申请人在申请车贷时,能够更快速地获得审批结果,提高了贷款的通过率。
综上所述,车贷之所以容易通过审批,是因为其相对较低的门槛、车辆抵押的风险保障、市场竞争的优惠政策和简化的审批流程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申请人在申请车贷时,也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确保能够按时还款,避免不必要的经济风险。